新利luck18官网手机APP下载APP版

竞赛通知 第十一届“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新利luck官网计竞赛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3-28 04:01:40    浏览:

[返回]

  新利luck官网新利luck官网新利luck官网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空间正面临多维挑战,亟待通过创新设计唤醒土地的多元价值,重塑乡村可持续发展活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呼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热土”在此语境中蕴含双重维度:其一指向地理气候特征,聚焦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及其生态问题,强调通过适应性设计增强土地韧性;其二隐喻人与土地的情感连接,主张以植物景观为媒介,将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融入土地更新过程,唤醒沉睡的土地活力新利luck官网。

  “乡境”则着眼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需求,打破传统农业空间功能单一的困局,通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场景,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

  本次竞赛以“热土乡境——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为主题,旨在通过植物景观设计作品增强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倡导人们关注农业升级发展和乡村空间质量,并探索一套以植物景观为载体的创新解决方案。在空间类型上,探索“农业+校园”“农业+公园”“农业+乡园”等复合型场景;在功能策略上,推动“农业+科教”“农业+文旅”“农业+乡振”的综合发展。

  (1)数智融通:把数字化、智慧化的新技术融入植物景观的分析、设计、展示和维护;

  (2)城乡融合:兼顾城乡居民生活、休憩需求,探索城区中历史村落的保护和展示方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生产性与观赏性并举:探索兼具生产作用和观赏作用的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5)高效运维: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设计方法,实现植物景观高效、可持续的运营维护。

  竞赛选题可以综合以上方向的内容,或侧重体现不同的观点和角度,也可增补新的内容。

  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要求任选一种方式,科学、合理地选用园林植物进行自然营造,有效地体现本次竞赛主题。

  开放选址:选择所在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可以构建“农业+X”复合场景和综合功能的场地,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开展与竞赛主题相符的总体规划,并选择其中面积0.2~0.5公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片绿地区域进行详细设计。

  指定选址:本次竞赛设两处指定选址,一处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另一处为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及高山村。两处指定选址已分别划定研究范围,并在研究范围内提供多个推荐范围。参赛作品可选择一个推荐范围进行规划设计,也可调整范围边界或自行选定其他范围,但应基于研究范围的整体分析,且选取范围总规模不小于1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不小于8公顷。

  该校区为中国热带农业研究发源地,植被丰富,历史悠久。校区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郊,其中心区占地面积约为146公顷。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称为“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的“双子星”。“草庐创伟业,荒滩筑新城”,建校初期,以何康老先生为代表的“两院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奇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纬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周总理曾为“两院”题写“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光辉题词。2007年8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成为海南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儋州校区中心区分为农业科学研究基地、教学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宿舍、校医院及水系等,周边有中国热带植物园、云月湖水库景区、云舍松涛海南中国村等景点及学校的附属农场乡村。

  要求基于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及周边范围的整体分析,选择研究范围内一处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和节点设计,提交体现竞赛主题的规划方案。儋州校区作为海南热带农业研究起源地,现为热带农林学院所在地,现有乔木高大茂盛,但林下空间较单一,建议校园绿地改造可结合现有乔木,增加乡土植物中下层,体现出儋州校区的悠久历史文化,结合艺术性展示学校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热带农作物、果树及花卉等,可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具体场地信息详见竞赛通知附件。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770公顷,是海南省“十三五”重大规划项目和农垦改革“八八”战略八大园区之首,同时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场地北部为红林路及江东大道,南部为桂林洋公园大道,西部以兴洋大道为界,东部紧邻桂林洋大道。项目内包含公园绿地、园地、沟渠、坑塘水面、农田及商业用地等,其中水系纵横,蓝绿空间占比高,已建成“农业梦工厂”玻璃温室综合体,并开设生态热带新果园等体验、科普区域。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农文旅融合体验区及国际热带农业合作中心,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览的场所。

  高山村位于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西北部,是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之一新利luck官网。高山村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林氏宗祠、境主大王公庙和千年古井等古迹。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该区域沿九牧湖构建特色栈道和滨水广场,村内还建有村史乡愁馆和稻香食堂等文旅休闲设施。此外,该研究区域四周交通便利,地处江东新区核心区域,附近有红树林湿地、桂林洋海滨等丰富自然资源。

  要求基于对农业公园和高山村范围的整体分析,选择研究范围内一处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和节点设计,提交体现竞赛主题的规划方案。具体场地信息详见竞赛通知附件。

  (1)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尊重场地现状条件,理解场地性质。深入剖析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2)遵循“前期分析—整体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维护”的步骤,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

  (3)注重场地功能内涵,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主题和选定的探讨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景观设计等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4)应用地域性植物材料,熟知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植物文化等,鼓励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材料,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境。

  (5)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实操性及后期管理成本和难度,以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4)局部场地设计图:对场地中面积0.2~0.5公顷的绿地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总平面图、透视效果图或轴测图、季相分析图等;

  (5)植物配置节点详细设计: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点植物种植设计详图、种植效果图等。

  (6)维护策略分析:依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及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维护管理建议及策略分析。

  90cm(横向)×120cm(竖向)展板一张,分辨率为300 pixels/inch,压缩为JPEG格式提交。文件低于20M。电子版文件不予以退回。

  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要求任选一种方式,科学、合理选用园林植物进行自然营造,有效地体现本次竞赛主题。

  开放选址:选择所在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可以构建“农业+X”复合场景和综合功能的场地中0.2~0.5公顷的区域进行体现竞赛主题的植物景观设计。

  指定选址: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或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及高山村指定研究范围内选择0.2~0.5公顷的区域进行体现竞赛主题的植物景观设计。

  (1)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尊重场地现状条件,理解场地性质。深入剖析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2)遵循“前期分析—整体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维护”的步骤,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

  (3)注重场地功能内涵,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主题和选定的探讨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景观设计等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4)应用地域性植物材料,熟知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植物文化等,鼓励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材料,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境。

  (5)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实操性及后期管理成本和难度,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3)花园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体现场地竖向特征的剖面图(至少3个)、透视效果图或轴测图、季相分析图等;

  (5)成本核算及维护策略分析:核算项目成本,依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及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维护管理建议及策略分析;

  90cm(横向)×120cm(竖向)展板一张,分辨率为300 pixels/inch,压缩为JPEG格式提交。文件低于20M。电子版文件不予以退回。

  本竞赛为有效地促进院校之间关于植物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交流而设置,竞赛通过各高校联络人提交竞赛作品。

  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各院校提交的竞赛作品中,本科生作品不超过6份,研究生作品不超过6份,且设计类作品总数不超过8份。

  每组参赛人数不超过5人,每位参赛者仅能加入一个组,且每组仅能选择一个类别(规划类或设计类)参赛,每组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每位教师的指导作品数量不超过3组。要求作品体现独立知识产权。

  各院校联络人请于2025年11月30日24:00前将报名信息发送至指定邮箱:

  参赛报名:本竞赛不接受个人投送,由各校负责推选作品,并由联络人负责作品投送。各院校参赛学生请按照名单与本校联系人联系,提交作品(各校联络人信息后续发布)。

  作品提交:参赛队伍提交竞赛作品及作品信息表至所属院校联络人,由院校联络人于12月30日前按要求将参赛文件(作品信息表与成果展板)发送至指定邮箱:。图框与参赛作品信息表请查看附件,各院校联络人信息后续公布。

  参赛编号:各院校联络人提交符合参赛标准的作品后,赛务人员通过邮箱反馈参赛编号至联络人。

  竞赛文件以“参赛单位+竞赛类型(规划类/设计类)+组长姓名”命名。竞赛图纸中不得出现参赛院校、作者及指导教师信息,图纸需提交两个版本,无图框版用于作品评审,有图框版用于作品交流。

  要求作品为独立知识产权的创作成果。作品内容不能与非参赛者已经创作完成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等作品和成果重复。不得使用往届花园杯竞赛图纸重复参赛。未经原作者授权的设计图纸、抄袭引用及往届作品重复参赛现象,一经发现,经竞赛组委会审核确定,将取消参赛评选资格。

  本次竞赛不限制参赛者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方案设计与表达。提交作品时须同步上传《人工智能工具使用说明》(包含但不限于AI工具的名称及版本、应用的具体创作环节等;具体要求将在后续通知中更新),该说明仅作创作过程备案,不作为作品评审的评分依据。

  在全部获奖作品中,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总获奖数量不超过投送作品数量的20%。

  评选组别:竞赛评选将分为规划类和设计类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分别进行评选。

  竞赛颁发电子证书及其获奖编号,证书内容体现花园杯竞赛电子章、数字LOGO及教工委主任电子签名。获奖信息将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官网及花园杯竞赛公众号进行一周公示后,正式发布竞赛评价结果。

搜索

网站地图